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通過查閱指南及相關文獻, 設計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巡回護士在術前與患者及家屬按照告知書內容對患者進行逐一評估, 并告知在手術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 必要時需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在患者及家屬對手術護理風險的理解和認可下雙方簽字確認。結果: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通過一年的臨床應用, 患者及家屬就手術室護理風險知曉率由30.46%提高到94.44%;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由91.78%提高到98.06%;護理缺陷發生率由0.99%降低到0.12%;護士掌握患者病情程度有了明顯提高。該告知書使用一年來, 手術室未發生一起因手術室護理風險或缺陷而引發的護患糾紛。結論: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的應用可提高護理質量, 加強手術室護士的自我保護意識, 減少手術室護患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手術室; 護理風險告知書; 護理質量; 應用;
隨著我國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和醫療訴訟舉證倒置的實施, 增強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手術室的每個細節都非常重要[1]。醫院手術室作為患者進行外科治療的特殊場所, 具有連續工作時間長、工作節奏快、搶救急危重患者多等特點, 在護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職業風險。如何讓手術患者、家屬對存在的風險有充分認識以及讓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潛在的風險具備一定的防范能力是護理管理者應高度重視的護理安全管理問題。目前, 我國手術室宣教大多是通過術前訪視來完成, 沒有明確的護理操作風險告知書, 這給手術室護理人員帶來了一定職業風險。為此, 我科設計了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 并于2016年7月開始應用于優質護理服務的質量管理中, 收到良好效果, 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的設計
2015年10月, 科室成立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設計小組, 參考手術室門羅評分表及相關文獻[1-2], 結合科室情況, 經過全體護士討論分析, 廣泛征求大家意見, 擬定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初稿。試行一個月后, 再經過兩輪專家討論, 結合試用中發現的不足和問題, 再次給予修改, 將原來純文字表述改為表格式, 方便使用。告知書正反兩面, 由眉欄、腳欄及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內容三部分組成。眉欄部分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科室、病歷號、手術日期、術前診斷、手術名稱。腳欄部分包括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告知時間、患者及家屬簽字、巡回護士簽字。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內容包括三部分:墜床及管路脫出、神經損傷、壓瘡, 每部分均包括具體的評估內容、存在的風險因素以及相對應的護理防范措施。
1.2、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的應用
1.2.1、應用方法
全科護士進行告知書使用方法培訓, 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手術室護士使用。術前, 巡回護士對預計手術大且時間較長的、年老的及嬰幼兒等手術患者及其家屬 (應用人群) 共同對該患者的營養狀況、體質量、皮膚、依從性及術中的并發癥進行評估, 并告知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同時答疑解惑, 了解患者及家屬的需求, 雙方確認后在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上簽字。術后第3天, 由手術室專職護士進行訪視, 收集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滿意程度的相關信息。
1.2.2、質量控制方法
質量控制小組每月召開一次會議 (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 , 反饋告知書使用情況。由分管優質護理的組長對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的填寫效果進行匯總分析, 對填寫不合格及落實情況差的護士進行教育培訓, 并與績效掛鉤。
1.2.3、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包括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風險知曉率及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術后手術室護理缺陷發生率、護士對手術患者病情掌握程度。
1.2.4、調查方法
選擇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應用前 (2016年1月—2016年6月) 手術大且時間較長的、年老的及嬰幼兒等手術患者及其家屬1 520例和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應用后 (即2016年7月—2016年12月) 同樣標準的患者及其家屬1 602例, 對比應用前后手術室護理風險知曉率、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50名工作5年以上護士對手術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及護理缺陷發生率的相關數據;颊邼M意度調查表自行設計, 由職能部門定期對住院患者調查;護理缺陷包括管路滑脫、難免壓瘡、墜床、神經損傷等;護士掌握患者病情程度, 總分為100分, 內容包括姓名、年齡、診斷、病情、圍術期觀察重點、心理狀態、輔助檢查陽性結果、主要護理問題及措施等, 每月由護理質量小組對護士進行提問考核。
1.2.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實施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后, 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風險知曉率、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提高, 而護理缺陷發生率降低 (見表1) ;護士掌握患者病情程度由 (76.67±0.97) 分提高到 (83.50±3.00) 分 (t=29.354, P<0.001) 。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應用前后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應用前后患者情況比較例
3、討論
3.1、提高護士掌握患者病情程度
現階段各級護理人員已經意識到護理風險始終貫穿于各類護理操作、患者處置及搶救配合等環節。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者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帶有風險, 護理人員的告知義務和患者的知情同意已成為護患溝通的橋梁[3]。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將手術室護理操作中可能帶來的風險及潛在風險告知患者及其家屬, 有助于強化護士防范護理缺陷的意識, 使以預防為主的護理理念真正落實到患者身上[2], 避免護士告知缺失或憑經驗講述的現象。自從使用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后, 護士從關愛患者的角度出發, 增強了主動為患者及家屬講解安全防范措施的意識, 也增強了主動服務意識, 同時也增強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4]。護士可按照該告知書的內容, 根據手術患者術前評估的各方面狀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 并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認同, 系統地完成告知工作, 從而減少手術室護患糾紛的發生。
3.2、為手術室降低護理風險提供有效措施
醫院手術室是綜合性技術較強的科室, 人員流動大, 患者病情復雜, 加之手術新技術不斷涌現, 意外事件發生日趨增加, 護理風險隨之加大, 而目前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 專業知識缺乏, 且手術室護士只忙于術前準備工作, 與患者及家屬的接觸時間短, 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溝通技巧, 難免在護理操作中由于解釋不到位或操作風險而引起不必要的護理糾紛;仡櫺哉{查發現, 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應用前高危人群護理缺陷共發生15例, 其中神經損傷4例, 墜床3例, 皮膚損傷8例, 而引起護理糾紛的就有5例。通過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的應用, 護理缺陷只發生2例, 經護理部鑒定為難免壓瘡。由于術前告知到位, 并未引起任何糾紛?梢, 手術室護理風險告知書可作為護理行為的有效證據。巡回護士根據術前評估的各危險因素實施護理干預, 更能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和人性化護理理念[5], 體現了患者與家屬對手術室護士的信任和護理風險的認同及分擔, 是護患雙方獲取自我保護、預防護理糾紛的關鍵步驟之一。
參考文獻
[1]古建燕.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原因與安全管理應用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 2015, 13 (10) :884-887.
[2]陳蘭.護理風險評估預警系統的研制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 2011, 26 (7) :54-55.
[3]于海燕.護理風險告知工作執行標準的現狀研究[J].當代護士, 2013 (7) :9-11.
[4]程燕, 宋麗萍, 田曉穎, 等.護理風險動態評估信息系統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 2013, 13 (10) :748-749.
[5]吳淑珍, 余靜, 謝紅.手術壓瘡預防監控單在預防脊柱手術術中壓瘡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 2014, 13 (5) :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