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工程為東營市一擬建多層綜合辦公樓,按使用功能將建筑分為五層。樓房標高18.45m,總建筑面積4000m2.
本工程結構設計采用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本步驟為:結構計算簡圖的確定;荷載計算;內力分析;內力組合;梁、柱截面配筋、板的設計、樓梯的設計、基礎的設計以及結構施工圖的繪制等。其中,內力計算考慮以下四種荷載作用,即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以及地震作用;柱、板的設計采用彈性理論;梁的設計采用塑性理論;樓梯選用板式樓梯;基礎選用十字交叉條形基礎。在進行截面抗震設計時,遵循了強剪弱彎,強柱弱梁,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原則,且滿足構造要求。
關鍵詞:框架結構;地震作用;內力;設計;配筋
ABSTRACT
This engineering is an?office building?of many layers in Dongying City .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the construct consists of five layers. The building is 28.2 meters in height and the total floor area is 4000m2?.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s adopted in this engineering. The design includes determination of?structure calculating diagram;?calculation of load; 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of?internal?force;?reinforcement for beams and columns; the design of slab,?stair?and?basement;?the drawing of structural working plan. Dead load, live load, wind load and earthquake action?are?considered. The design of beams is based on plastic analysis. Slab stair and strip foundation are?selected in this design. In the seismic design,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strong shear and weak bending, strong joint week member" is obeyed. And the cross-section can meet the demand of construction.
Keywords:?frame; action of earthquake; internal force; design; reinforcement
目 錄
前 言
框架結構體系的優點是:建筑平面布置靈活,能獲得較大的空間;建筑立面容易處理,結構自重較輕;計算理論比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圍內造價較低,目前在多高層房屋建筑中應用十分廣泛。其缺點是:側移剛度較小,在地震作用下非結構構件(如非填充墻、建筑裝飾等)破壞較嚴重。因此,采用框架結構時應控制建筑物的層數和高度。設計中需要考慮到建筑抗震要求、結構構件的變形以及施工的方便性等問題。
為了使設計能夠滿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規范的要求,我們需要熟悉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全過程,需要充分理解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本次畢業設計系統、全面地幫助我們對四年來所學專業知識進行了一次復習與鞏固,使我們對結構設計的宏觀理解上了一個層次,對專業知識的應用更加熟練,獨立鉆研與動手能力得到強化。本設計共包含九個部分,分別為:設計資料、結構布置及計算簡圖、荷載計算、內力計算、內力組合、梁柱截面設計、板結構設計、樓梯結構設計以及基礎結構設計。
由于個人水平能力有限,設計中難免有錯誤與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各位老師與同學的批評指正。
第1章 設計資料
本設計為五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要設計資料如下:
1.1 設計標高
室內設計標高±0.000,室內外高差450.
1.2 氣象資料
一月份全年最冷月平均氣溫:,七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平均地面溫度:.
歷年平均降水量:613,夏季平均降水量:424.8,年最大降水量:1142.6.
基本風壓:0.45;主導風向:冬季:西北,夏季:東南。
基本雪壓:0.45 最大凍深:500.
1.3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資料
地基允許承載力R=80 ,土類型為粉質粘土,Ⅲ類場地,最高地下水位:自然地面以下1.0,地下水性質:有弱硫酸鹽侵蝕。
1.4 抗震烈度
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地震分組為第二組,三級抗震要求。
1.5 墻身做法
外墻采用粉煤灰輕渣空心砌塊:厚240;內墻采用粉煤灰輕渣空心砌塊:厚200;加氣混凝土砌塊強度MU3,用M5水泥砂漿砌筑。
1.6 樓面做法
水泥花磚地面;100厚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
1.7 屋面做法
小瓷磚地面;100~140 厚膨脹珍珠巖找坡2% ;100厚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
1.8 門窗做法
底層出入口為鋁合金門,衛生間行政辦公室為木門,其它為鐵門、鋁合金窗。
1.9 活荷載
屋面活荷載:2.0 /;走廊、樓梯、資料檔案室活荷載:2.5 /,其它樓面活荷載:2.0 /.
1.10 所用材料
混凝土C25: ,;
混凝土C30: ,;
HPB235級鋼筋:;
HRB335級鋼筋: , .
第2章 結構布置及計算簡圖
2.1 結構布置
2.2 結構選型
第3章 荷載計算
3.1 恒荷載計算
3.2 活荷載計算
3.3 風荷載計算
3.4 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
第4章 內力分析
4.1 水平地震作用下內力計算
4.2 恒載作用下內力計算
4.3 活載作用下內力計算
4.4 風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
第5章 內力組合
5.1 梁內力組合
5.2 柱內力組合
第6章 框架梁、柱截面設計
6.1 框架梁的截面設計
6.2 框架柱的截面設計
第7章 板的結構設計
7.1 計算簡圖
7.2 樓面板設計
第8章 樓梯設計
8.1 平面布置圖
8.2 梯段板設計
8.3 PTB-1平臺板設計
8.4 平臺梁設計
第9章 基礎設計
9.1 荷載效應組合
9.2 基礎尺寸設計
9.3 荷載分配
9.4 基礎梁設計
9.5 翼板設計
第10章 PKPM計算
10.1 PKPM部分文本文件
10.2 PKPM部分圖形文件
第11章 結論
畢業設計接近尾聲,在此期間,我投入了所有精力認真細致的完成了所有環節的工作,力求自己的設計能夠盡可能的精確,并能夠滿足學校、老師對畢業設計的要求。通過此次設計,我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的環節更加熟悉,并有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1. 本結構采用了底部剪力法計算地震作用,其適用條件為結構規則、剛度變化均勻的結構。
2. 內力組合時,選取最不利組合,內力調節過程中需要進行柱底彎矩的調整。
3. 考慮地震作用時,由于地震作用下彎矩較大,柱的正截面配筋一般由有地震作用的荷載組合控制。
4. 在梁配筋過程中,梁下部鋼筋最好通長設置,按彎矩最大截面來配筋,其中彎矩最大截面可能在支座和跨中兩處。柱配筋要注意箍筋加密區的設計長度。
5. 經檢驗電算結果要比手算的要小,原因是PK建?紤]了結構的空間作用。
致 謝
轉眼間幾個月的畢業設計已接近尾聲。不可否認畢業設計是一個繁雜而又冗長的過程,他對我們任何一個即將走出校門的學生都是一次難忘的考驗。我們需要運用到四年來學過的所有知識,從選題到建筑設計,再進入結構計算過程,每一個步驟都是辛苦忙碌的。設計過程中充滿了迷惑和不知所措,但正是在我們追求答案的過程中,以前不能理解還有已經忘記的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在我們的腦海里面一點點變的明朗起來,而且經驗與教訓的累積也讓我對所有所學專業知識形成了系統的有邏輯性的認識,不但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闊了視野,更為了以后繼續深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鄭重感謝各位老師尤其是我的指導老師管友海老師在設計過程中對我的細心指導。正是他們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與孜孜不倦的指導幫助才使得我的畢業設計圓滿完成。指導老師們治學嚴謹,嚴格要求我們,不允許我們計算中出現任何錯誤,并且不辭辛勞,對我們不理解的問題一遍遍講解,以便大家都能明白,在課下,老師們甚至犧牲休息時間,為同學們補習指導。體現了我們石大老師高尚的職業道德。感謝老師對我們的照顧與幫助,我們順利完成了畢業設計,并且為我們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每個同學樹立了榜樣,教會了我們對待工作應該抱有什么樣的態度。在此,對各位老師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謝!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我也得到了張媛老師、周明芳老師、張雪松老師、程旭東老師、王積靜老師等老師的悉心指導,對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此外,我的畢業設計還得到了張雷、陳鎮湘、崔迎輝、董海印等同學的不少建議,借此機會一并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董軍,張偉郁,顧建平等主編。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冊。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2] 梁興文,史慶軒主編。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4-113.
[3] GB50009-200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4]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5]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6] 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7]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8] 楊志勇主編。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手冊。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202-490.
[9] 國振喜,孫培生,劉玉階編。實用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10] 吳德安主編;炷劣嬎闶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11] 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編;A工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12] 陳國興,樊良本等編著;A工程學。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13] 龔思禮主編。建筑抗震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14] Emilio Rosenbueth. Desig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Structures .Pentech Press Ltd .1980.
[15] Ding Dajun. Aseismic Measures of Mutlti-story Masonry Dwelling Building in Seismic Reg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Housing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1960:001-010.
[16] Ting-Hsing Wu, Soil Mechanics, 1976 Second Edition, Allyn and Bacon Inc. Boston. London. Sydney
(如您需要查看本篇畢業設計全文,請您聯系客服索。